新聞中心

Share to:

新聞中心

一文看懂政府工作報告涉及的“藥點”
來源: 新浪醫藥新聞

文丨 風輕

3 月 5 日上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開幕。會上,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多處内容涉及醫藥産業領域,筆者着重從八個方面,對相關涉及内容進行簡析,供參考。

01

原 文:國有企業要通過改革創新、強身健體,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和核心競争力。

解 讀:醫藥企業領域,有許多國有企業,當前,随着醫藥政策的深刻巨變,作為國有企業,對内必須要夯實基礎,對外必須要适應市場節奏。産品必須要強化領域化、專業化,靠兩三個主力産品打天下并不持久。基礎管理的高效化、流程化、信息化是持續發展必由之路,開源高效、盤活人才的動态發展機制才是企業生存的保障。

02

原 文: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居民醫保人均财政補助标準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險。降低并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進一步減輕大病患者、困難群衆醫療負擔。

解 讀:大病保險是對城鄉居民因患大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給予報銷,目的是解決群衆反映強烈的"因病緻貧、因病返貧"問題,使絕大部分人不會再因為疾病陷入經濟困境。此次兩會的相關表述筆者可概括為“一降一擴”:“一降”,就是要降起付線,針對困難群衆要降低,确保他能夠進入大病保險的支付範圍;“一提”,即适當提高在合規範圍内的報銷比例。可見,民生領域的幸福感指數仍然是當前政府主要抓的工作。

03

原 文:做好常見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

解 讀:2017年1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中明确提及優先将慢性病患者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範圍,積極推進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患者的分級診療,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的合理就醫秩序,健全治療-康複-長期護理服務鍊。在目前全國各地全力推進分級診療的背景下,如何抓好“慢性病領域“的黃金點對醫藥企業來說是一個挑戰。

同時,報告再次要求把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這其實并不是一件新鮮事,但醫保目錄不是“金飯碗”,進了醫保目錄一定要換個角度思考決策者的想法,比如,動态調整醫保藥品目錄時如何平衡兼顧臨床需求,新批準的藥品、專利藥調整的辦法及規則;藥物經濟學在目錄調整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企業怎樣運用客觀數據支持專家評審機制。當醫保目錄成為一個動态的過程時,醫藥企業應當具有饑餓感與危機感,紮紮實實把内功練好。

04

原 文: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藥品疫苗攸關生命安全,必須強化全程監管,對違法者要嚴懲不貸,對失職渎職者要嚴肅查辦,堅決守住人民群衆生命健康的防線。

解 讀:從地方到國家一直在大力扶持中成藥,但對包括注射劑在内的中成藥來說,首先就是要将中醫藥作用的物質基礎、藥物的作用機理基本搞清楚,能夠深入闡明藥物對人體的作用機制。同時,臨床療效也應該具備較為客觀、準确的評價,隻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醫藥市場上占得先機。

05

原 文:按照競争中性原則,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采購和招投标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健全政企溝通機制,激發企業家精神,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升級。

解 讀:在服務舉措和服務質量上下功夫,堅決整治“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問題,消除“中梗阻”,打通服務商企 “最後一公裡”。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報告要求“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即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營造良好的尊重企業和企業家的文化氛圍。在當前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政府既要當好“店小二”,又要當好“急郎中”,做到“企業需要時,政府無處不在;企業不需要時,政府無故不擾。

06

原 文: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政府要堅決把不該管的事項交給市場,最大限度減少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審批事項應減盡減,确需審批的要簡化流程和環節,讓企業多用時間跑市場、少費功夫跑審批。

解 讀:法無禁止即可為。對醫藥人來說,少将心思放在不必要的跑腿人,多将精力放在業務的鑽研上,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精力與資源浪費。

07

原 文: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

解 讀:優惠政策的有力支持,将加速醫藥企業的快速發展,利用好這筆減稅“大禮包”,将資金用于擴大規模、改進生産,不斷創造高品質、高附加值的新産品,将促使醫藥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脫穎而出。

08

原 文:促進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産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

解 讀:生物醫藥産業是中國戰略新興産業之一。生物醫藥行業的特點包括高風險、高投入、高技術、周期長等,生物醫藥領域的建設,必須同時調動國家、地方、企業以及科技人員的内動力和凝聚力,在政策落實上下工夫,在配套機制上謀落實,真正為生物醫藥技術産業的發展注入活力,為整個産業的競争力起到鞏固和提升作用。

點擊查看<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網站免責聲明:
1.湖北海鴻醫藥有限公司對本網站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聲明或保證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認信賴任何信息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湖北海鴻醫藥有限公司,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凡本網站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站)"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衆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站發布,可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視情況可立即将其撤除。
聯系電話:027-84877900  郵件:10155662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