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來源:丁香園 作者:顔鴻順
去過台灣的人都知道,從7-11到全家到萊爾福,三大超商遍及大街小巷,但總和也不過9600家。對比而言,台灣超過11000家的西醫診所數量更顯得不可思議。
大家都說中國人喜歡看病,我們統計過,台灣的民衆一年看病15次,其中 3 次是看中醫和牙醫,有 12 次是看西醫門診。在西醫門診裡頭,有 4 次看醫院的門診,有 8 次看基層的門診。換句話說,一個病人選擇看西醫的時候,他有三分之二的概率會選擇去基層診所就診。因此,與其說「民衆喜歡看病」,更确切的是「台灣的基層醫療深受民衆信賴」。
基層診所的2大優勢,缺一不可:
專業的醫療人才,優質的醫療服務
病人去大醫院看病是沖着這個廟(醫院),而他們選擇到基層診所是沖着這個廟裡的和尚(某家診所的某位醫師,他的專業度很高,他的用藥很精準到位,他的服務态度很好)。
以聯安醫療為例,當醫師走出大醫院進入基所,不管其科别類型如何,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入職教學。一是幫助醫師從觀念和習慣上做改變;二是讓他們熟悉基層醫療到常見疾病,以及熟悉治療方式(比如擅長腸胃科的醫師對于常見多發的感冒并不熟悉,這時候入職教學就很有必要做)。
醫療是人才經濟,台灣基層的醫師, 90% 以上都是從大醫院出來的,這個跟台灣醫生的教育訓練系統有關。他們在醫院裡面經過 3 - 6 年住院醫師的訓練,有的又在醫院裡面待了幾年的主治醫師才下到基層診所。
所以,基層診所醫師的專業知識基本上都不會太差,經過入職教育訓練後,大多數醫師都能很快上手。對比而言,他們更多的是需要從觀念和态度上做出轉變。
比如說一位頭暈的病人來看診,檢查完了之後,病人可能會問「醫生,我是什麼問題?」如果在大醫院,我一定跟他講「現在還不知道哦,我必須跟你做一些抽血檢查,安排個腦斷層檢查才會知道,你兩個禮拜之後再來看」,在醫院大概就是這樣,但是在診所,這個病人很大可能就會流失。
而你必須在初步檢查完之後跟他講,「經過我剛才的初步檢查,看起來你并沒有沒有高血壓,沒有糖尿病,也沒有心律不整,而且你的四肢,你的言語都還正常,所以比較不像我們最擔心的中風問題。目前看起來,比較有可能是血液循環不好。所以,我會先給你開個藥,安排你抽血,三天後你再過來看你的抽血報告」。這樣做,才會讓病人後續再來複診。
對比兩者,很明顯患者更滿意第二種就診服務。所以,區别于在大醫院給病人看病,在基層診所,醫師跟病人對話的話術尤為重要。在跟病人互動的過程中,讓病人感受到你是真心的,你是關心他的,這樣醫師和病人之間的黏着度才會高。
「一條龍服務」,讓民衆在基層就診更有保障
有人想問「台灣的基層醫療可以做些什麼?」,在台灣,基層醫療可以看急性病、慢性病、可以開藥做檢驗,可以做 X 光、内視鏡、超聲波。同時在台灣的門診可以做手術,包括外科的外傷縫合、拆線,眼科的白内障手術、眼皮手術,婦産科的子宮肌瘤切除,這些都可以在門診完成。
另外,現在在台灣的基層診所,基本能夠做到「你今天來看病,小問題我這裡解決處理,如果有需要,我就幫你安排到醫院,甚至幫你找到醫師找到病床,讓你住醫開刀治療。等病情得到緩解,還會再把你從醫院轉回到診所,由基層診所(社區診所)繼續照顧。」
這樣的「一條龍服務」,對于診所來說是必須要去經營的。一是診所需要和大醫院建立一定的熟悉度,和醫院的醫師建立起必要的信任關系;二是有利于在過于飽和的台灣診所市場,提升自己的競争力,讓病人形成「這家診所/這位醫師是值得我托付健康照顧的診所/醫師」的潛在認知。
政策推動,讓醫院和診所形成醫療資源互補
其實,台灣在二三十年前跟現在的内地情況很相似,在基層很多都是自費診所,且大多看的是急性病,看慢性病的診所幾乎不存在。
但發展到現在,台灣已經有了很完善的四級醫療,最上面是醫學中心,再來是區域醫院(這兩者相當于大陸的三甲醫院),再來就是比較小型的地區醫院,最後是基層診所。
這樣的轉變,離不開 1995 年在台灣開始舉辦實施的全民健康保險(以下稱全民健保),以及之後「雙向轉診」的政策推動。全民健保相當于大陸的醫保,兩者概念相似,台灣全民健保的納保率在 99% ,大陸醫保的納保率也有 95% 以上。
在全民健保開始實施後,從最上面的醫學中心到小醫院到基層診所,實現了資源全面對接。換句話說,病人到診所來看病,一樣可以享有全民健保,一樣可以拿跟醫院相同的藥。雖然那時候全民健保的給付不是那麼的好,但足以養活基層的診所。自那之後,在台灣各個層級的地方,診所的數量就逐漸上升起來。
除此之外,台灣的衛生主管機關這幾年在推動社區醫療全面進行雙向垂直轉診,這也強迫着醫院必須跟基層搭上線。
具體來講,在基層就診的病人如有需要可以轉到醫院去,醫院會很順利的接受,并幫病人把需要在醫院處理的問題處理好,醫院看完之後必須重新把病人轉回基層診所,讓病人得到全面性的照顧。這是通過政策,通過給付(全民健保)來強迫的,讓醫院跟基層診所真正地連接在一起,保障了雙向轉診的質量。
所以,醫院和基層診所要想形成醫療資源的互補,必須得用很多的制度去鼓勵,去配合。
網站免責聲明:
1.湖北海鴻醫藥有限公司對本網站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聲明或保證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認信賴任何信息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湖北海鴻醫藥有限公司,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凡本網站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站)"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衆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站發布,可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視情況可立即将其撤除。
聯系電話:027-84877900 郵件:1015566216@qq.com